查看原文
其他

IMI岁末回顾 | 2022年我们在研究些什么——论文研报篇

国际货币研究所 IMI财经观察 2023-03-28

导读

2022年,IMI成员矢志创新,踔厉奋发,笃行不怠,立足学术视角,就经济热点问题和现实重大问题求索破题之道,形成众多工作论文,为中国金融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全年IMI征集并收录工作论文56篇,联合权威机构发布宏观经济月度分析报告12期、专题报告3篇,我们整理了其中部分论文摘要和研究报告并附上推送链接,以飨读者。

01


中文工作论文



【IMI Working Paper No.2201】欧盟碳税新政:内容、影响及应对

作者:吴志峰、王优酉、张晓通、邹磊

摘要:2021年7月14日,欧盟委员会公布了《关于建立碳边境调节机制的立法提案》,建立碳边境调节机制是欧盟尝试碳关税的具体举措,该提案将对各国,尤其是发展中国家对欧盟工业出口乃至全球产业链布局产生重大深远的影响。欧盟之所以如此重视碳关税问题,一是欧盟对全球气候治理领导地位的诉求;二是欧盟自身对冲减排和促进产业结构改革的需要;三是欧洲人的绿色社会认同;四是美国对碳关税的态度转向。通过梳理碳关税在欧盟的演进及背后逻辑,从适用范围、碳边境调节机制的进口流程、碳边境调节机制证书等多个方面对提案具体内容进行文本解读,对提案的影响进行深入分析,其中包括对中国的中短期影响,并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 | 吴志峰等:欧盟碳税新政:内容、影响及应对


IMI Working Paper No.2202】原油定价权促进货币国际化的实证研究

作者:高惺惟、曹高航

摘要:在百年未有大变局下,人民币国际化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和挑战,上海国际能源交易所为我国争取原有定价权提供了有力保障,为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有利基础。本文从理论和实证角度研究争取原油定价权是否有利于推动该国货币国际地位的提高。研究结果表明,在长期内,能源在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定价权均可以促进货币国际化水平;在短期内,无论是原油期货市场还是原油现货市场短期的正向冲击也均会提升货币国际化程度。因此,为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既要加强原油现货贸易,搭建原油期货交易平台;又要依托“一带一路”倡议,构建油气产业循环体系。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 | 原油定价权促进货币国际化的实证研究


【IMI Working Paper No.2203】浮动汇率制能有效降低跨境资本流动波动吗?

作者:芦东、刘家琳、周行

摘要:本文基于收益-风险-流动性分析框架,以及1986-2018年43个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跨境资本流入数据,从理论和实证角度分析全球风险偏好冲击下不同汇率制度对资本流动的稳定器作用。本文发现:当全球避险情绪较弱时(平稳期),浮动汇率制将对总资本流入、其他投资流入和经跨国银行流入银行部门的跨境资本起到稳定作用;当全球避险情绪较高时(动荡期),浮动汇率制的稳定作用大幅减弱。进一步地,中间汇率制在平稳期和动荡期都能更好的发挥稳定器作用。局部投影法动态分析显示,浮动汇率制的稳定器作用在当期(一个季度内)更为有效,而在中长期则显著减弱。本文为管理浮动汇率制对跨境资本流动的稳定器作用提供经验证据。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芦东等:浮动汇率制能有效降低跨境资本流动波动吗?


【IMI Working Paper No.2204】地方政府人才引进政策促进了区域创新吗?——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作者:钟腾、罗吉罡、汪昌云

摘要:高技能人力资本对于中国经济转型的重要性不言而喻。本文以2009-2012年间39个城市集中出台的地方人才引进政策为准自然实验,采用多期政策的双重差分法,结合机制分析和异质性分析,探究了人才政策出台前后区域创新能力的变化及其背后的机制和深层次原因,并分析政策效应在不同政府干预程度、科教事业投入力度、知识产权保护程度下的差异。本文的主要结论包括,地方人才引进政策总体上提高了当地的专利授权总量和专利价值总量;显著增加了研发投入的规模,但创新效率没有得到提升;在政府干预强的地区,政策的效应侧重于提高专利数量,干预弱的地区则侧重提升专利价值;在科教投入力度本身就很大的地区,政策的效果较小,在科教投入弱的地区效果会更明显;在知识产权保护力度弱的地区,政策效果更多地为提高专利数量,保护力度强的地区,则侧重提升专利价值。上述结论对于地方政府优化人才激励政策、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具有重要的政策含义。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地方政府人才引进政策促进了区域创新吗?——来自准自然实验的证据


【IMI Working Paper No.2206】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的互补性——基于共同富裕时代背景

作者:李粤麟、陈云贤

摘要:从中观经济学的角度出发,考虑政府作为市场经济的“参与者”,研究政府投资对整体资本结构的影响。首先将政府投资引入双层嵌套型CES生产函数,验证私人投资与政府投资的互补性;其次建立扩展的拉姆齐模型,推导出稳态时私人资本与公共资本的最优比例关系,发现私人资本占比低于最优水平;最后通过技术进步偏向指数分解,发现技术偏向于私人资本主要源于私人资本的积累与公共资本与私人资本的互补效应。因此,在鼓励提高私人资本占比的同时,要注意到这会引致技术偏向于私人资本,需防范贫富差距的扩大。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 | 政府投资与私人投资的互补性——基于共同富裕时代背景


IMI Working Paper No.2207】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和延迟退休政策组合的双重红利

作者:刘相波、马超、赵 忠

摘要:在人口老龄化和减税降费的背景下,实现“稳增长”和“保民生”成为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课题。本文通过构建一个人力资本驱动增长的世代交叠模型,探讨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和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组合对经济增长和养老金替代率的影响。本文发现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有利于经济增长,但会使养老金替代率下降,而延迟退休不仅可以提高养老金替代率,还能促进经济增长。延迟退休通过增加人力资本使用年限提高了家庭教育投入,通过扩大财政收入规模提高了公共教育投入。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和延迟退休年龄的政策组合能够实现促进经济增长和维持养老金替代率不下降的双重目标。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降低养老保险缴费率和延迟退休政策组合的双重红利


【IMI Working Paper No.2208】市场竞争与银行流动性创造 ——基于分支机构的银行竞争指标构建

作者:宋科、李振、尹李峰

摘要:市场竞争对于金融稳定是一把“双刃剑”,监管部门为维持银行业稳定需要考虑竞争政策的平衡性问题。充足的流动性创造有助于为经济活动提供资金,促进经济主体之间的交易,而过剩或缺乏流动性均会迫使银行业陷入困境甚至引发流动性危机。本文使用2003-2017年我国176家商业银行数据,构建了一种新的基于分支机构和引力模型的银行竞争指标,来识别市场竞争与银行流动性创造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市场竞争对银行流动性创造具有促进作用,其中对银行资产端流动性创造的正向影响较大,对负债端流动性创造的影响较小,对资产负债表表外流动性创造没有影响。同时,受到正向影响的主体是城市商业银行、农村商业银行等地方性银行和外资银行,对国有大型银行、股份制银行等全国性银行则没有影响甚至具有负向影响。上市银行、系统重要性银行和处在危机时期、经济繁荣时期或货币政策宽松时期的银行,随着市场竞争加剧均会创造更多流动性。中介效应分析发现,市场竞争通过刺激金融创新、提高经营效率和扩大流动性信贷等中介机制促进了银行流动性创造。本文不仅丰富了银行竞争策略的经济效果分析,也为银行流动性创造研究提供了重要补充。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宋科等:市场竞争与银行流动性创造 ——基于分支机构的银行竞争指标构建


【IMI Working Paper No.2209】实体经济债务究竟如何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理论机制和解释框架

作者:朱太辉

摘要:近年来,我国实体经济高债务与金融体系高风险并存,实体经济高杠杆已成为当前我国宏观金融脆弱性的总根源。这背后有待深入研究的问题是,实体经济债务究竟如何影响金融体系稳定?本文首先通过梳理分析了“金融不稳定假说”“债务—通货紧缩理论”“金融加速器理论”“资产负债表衰退理论”等经典理论,探析了实体经济的债务扩张、债务收缩、债务供给和债务需求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理论机制和具体路径。在此基础上,本文尝试构建了一个实体经济债务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的债务周期解释框架,统筹考虑了实体经济债务的扩张时间(周期波长)、增长速度(周期波幅)、结构变化对金融体系稳定的影响。本文研究的政策启示是,实体经济去杠杆和金融体系防风险具有内在统一性,关键在于优化资金的配置结构和提高债务的利用效率。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 | 实体经济债务究竟如何影响金融体系稳定?——理论机制和解释框架


【IMI Working Paper No.2210】ESG投资能够促进银行创造流动性吗?

作者:宋科、徐蕾、李振、王芳

摘要:当前在我国致力于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的大背景下,银行能否通过 ESG 投资促进流动性创造,进而推动高质量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本文利用 2009 年第一季度至 2020 年 第二季度中国 36 家上市银行的面板数据,实证分析 ESG 投资对银行流动性创造的影响,并将其置 于经济政策不确定性条件下予以讨论。研究发现: 第一,ESG 投资整体上促进流动性创造,表现为 对资产端和负债端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以及对表外流动性创造的抑制作用。从 ESG 投资结构看,环境保护投资和社会责任投资均抑制流动性创造,而公司治理投资则促进流动性创造。异质性分析表明,地方性银行和资本短缺银行的 ESG 投资对流动性创造具有更强的促进作用。第二, 中介机制分析发现,ESG 投资主要通过“盈利”和“风险”渠道促进流动性创造。第三,在经济政策不确定性上升时期,ESG 投资对流动性创造的促进作用更加显著。从 ESG 投资分项看,经济政策不 确定性会增强环境保护投资和社会责任投资对流动性创造的抑制作用,以及公司治理投资对流动性 创造的促进作用。本文结论为充分发挥 ESG 投资作用并以此推动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政策启示。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宋科等:ESG投资能够促进银行创造流动性吗?


【IMI Working Paper No.2213】县域金融可得性与数字普惠金融——基于新型金融机构视角

作者:宋科、刘家琳、李宙甲

摘要:随着金融科技迅速发展,准确把握传统金融与数字普惠金融之间的关系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采用文本挖掘法,首次手动整理 2014—2019年中国2742个县的村镇银行、小额贷款公司和农村资金互助社等三类新型金融机构数据,并据此分析以新型 金融机构为代表的县域金融可得性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研究发现,县域金融可得性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的“互补效应”强于“协同效应”,整体上表现出显著的“互补效应”,即县域金融可得性越低越有利于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分维度来看,县域金融可得性越低越有利于拓展数字普惠金融的覆盖广度和使用深度,且整体的“互补效应”主要体现在小额贷款公司这类机构。进一步地,在数字创新水平较高、金融监管强度较大的县以及东部区域内,二者之间的“互补效应”更强于“协同效应”。本文为新时期在县域层面继续推动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提供了有益的理论依据和政策启示。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宋科等:县域金融可得性与数字普惠金融——基于新型金融机构视角


【IMI Working Paper No.2214】数字化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基于传统业务结构变迁视角

作者:罗煜、崔书言、旷纯

摘要:本文从商业银行传统业务结构变迁的视角出发,从营销渠道结构、贷款信用结构、信贷行业结构三个维度探究商业银行数字化发展与其经营转型的关系。本文使用我国187家商业银行2010—2019年的网点与财务数据研究发现,银行数字化水平与网点增量负相关,与信用(保证)贷款比例正(负)相关,且与贷款行业集中度负相关。因此,银行数字化转型可以优化银行业务流程,促进银行调整贷款信用结构、行业结构,使银行可以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数字化与商业银行经营转型——基于传统业务结构变迁视角


【IMI Working Paper No.2216】货币政策及其稳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

作者:马勇、王莹曼

摘要:本文基于中国97家银行2009-2019年的面板数据,考察了货币政策及其稳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实证结果显示:(1)货币政策利率的降低和货币政策波动性的增加都会导致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上升;(2)货币政策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具有异质性,资产规模越大、资本充足率越低、资产负债率越高的银行在宽松货币政策下的风险承担行为相对更为激进;(3)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效应在不同的经济金融周期形势下具有非对称性,具体表现为,货币政策对商业银行风险承担水平的影响在宽松货币环境、信贷扩张期和经济下行期的作用要分别强于紧缩货币环境、信贷紧缩期和经济上行期; (4)在宽松货币政策条件下采取扩张性财政政策,会导致更加激进的银行风险承担行为;(5)通过在宽松的货币政策条件下加强宏观审慎政策调控,可以显著降低银行的风险承担水平,这说明基于“双支柱”的组合式调控确实能部分弥补单一货币政策无法兼顾多重目标的不足。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货币政策及其稳定性对银行风险承担的影响(马勇,王莹曼)


【IMI Working Paper No.2217】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基于产业发展的视角

作者:周林洁、韩淋、修晶

摘要:农村金融体系薄弱是乡村产业发展的主要障碍,而数字普惠金融是促进农村金融发展的重要方式。数字普惠金融有助于推动农村居民收入水平提升,实现包容性增长;缓解融资约束、降低融资成本和改善金融服务,提升中小企业和乡村创新活力;推进各地充分平衡发展,缩小城乡和区域差距。针对当前数字普惠金融发展中存在的基础薄弱、使用形式局限和潜在风险问题,本文提出三点建议。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丨数字普惠金融如何助力乡村振兴:基于产业发展的视角


【IMI Working Paper No.2218】全球金融周期:典型事实、驱动因子和政策应对

作者:张晓晶、张明、张策

摘要:全球金融周期作为对当前国际经济金融形势变动的精炼总结和概括,通过对全球金融周期的讨论,可以在纷繁复杂的国际金融市场指标中寻找共同的趋势和特性,驱动因子的分析更加凝练地提取了对世界金融市场格局变化产生重要影响的因素。从国内视角看,在内外部均衡的讨论中,如何应对资产价格变动、跨境资本流动、非抛补利率平价偏离、金融机构杠杆率抬升等问题是彼此分割的话题,全球金融周期的讨论抓住了这些话题的共性因素。从国际视角看,在国际协调的实践中,聚焦于过分具体的问题容易受到非经济因素的干扰,而难以形成共识。全球金融周期提取的共同因子抓住了主要关切,更容易集中于技术上的讨论,便于国际协调的开展。全球金融周期很好地嫁接了国内视角和国际视角,成为了2008年以来具有重要影响力的国际金融文献分支。随后,本文将详细地对全球金融周期的概念兴起、驱动因子、特征事实和政策应对进行综述。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全球金融周期:典型事实、驱动因子和政策应对


【IMI Working Paper No.2219】数字普惠金融能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吗?——兼论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协同效应

作者:宋科、刘家琳、李宙甲

摘要:本文采用文本挖掘方法整理2014-2019年县级面板数据,研究数字普惠金融发展在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中的作用与机制,并据此分析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协同效应。研究发现:数字普惠金融能够显著缩小城乡收入差距,且在东中部地区更加显著。机制分析表明,数字普惠金融主要通过“收入结构优化效应”和“信贷配置优化效应”发挥缩小城乡收入差距的作用。进一步地,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在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方面具有协同效应。从县域新型金融机构来看,村镇银行金融可得性水平越高,数字普惠金融缩小城乡收入差距效果越显著,而小额贷款公司的这一作用并不显著。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数字普惠金融能缩小县域城乡收入差距吗?——兼论数字普惠金融与传统金融的协同效应


【IMI Working Paper No.2220】“一带一路”倡议与人民币国际化——来自人民币真实交易数据的经验证据

作者:宋科、侯津柠、夏乐、朱斯迪

摘要:本文采用人民币全球跨境交易数据,实证研究了“一带一路”倡议对于人民币国际化的影响。研究发现:第一,“一带一路”倡议可以显著提升沿线国家人民币跨境交易金额和笔数,推动人民币国际化。对于海上丝绸之路国家、邻近“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高资本账户开放国家,“一带一路”倡议对人民币国际化的推动作用更为明显。第二,分货币职能来看,“一带一路”倡议显著提升了人民币在国际市场上承担交易媒介和计价单位职能的作用,而对价值贮藏职能没有显著影响。第三,“一带一路”倡议主要通过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沟通、资金融通和民心相通的“五通”渠道推动人民币国际化进程。本文为在新时期进一步深化“一带一路”合作以及稳慎推动人民币国际化提供了新的理论和经验证据。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宋科等:“一带一路”倡议与人民币国际化——来自人民币真实交易数据的经验证据


【IMI Working Paper No.2221】流动性监管、银行稳健性与货币政策传导

作者:庄毓敏、张祎

摘要:作为银行业资本监管的有力补充,流动性监管旨在加强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能力,维护银行体系安全稳健运行,是中国宏观审慎评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此背景下,流动性监管如何发挥审慎监管职能、如何影响货币政策传导过程,成为国内外政策界和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本文从银行风险承担角度出发,挖掘了流动性监管对银行稳健经营的重要意义,并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流动性监管对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潜在影响。研究表明:一方面,流动性监管具有显著的稳定作用,即引入流动性监管要求,能够显著提高银行稳健性,且流动性监管与资本监管相辅相成,共同促进了银行稳健性的提升;另一方面,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在中国显著存在,但流动性监管能够显著抑制宽松货币政策环境下商业银行的风险承担行为,因而有助于货币政策的有效传导。而且,流动性监管对货币政策的银行风险承担渠道的抑制效果在区分银行特征、风险类型、经济环境后存在显著差异。本文的研究结论对于实现流动性监管与货币政策有效传导的“双赢”目标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实践价值。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庄毓敏等:流动性监管、银行稳健性与货币政策传导


【IMI Working Paper No.2224】经常账户变动对实际有效汇率的非对称影响及潜在渠道探析

作者:张明、刘瑶

摘要:本文参考 OR(2005) 三国模型,实证检验了经常账户调整对一国实际有效汇率走向的影响,研究表明:第一,经常账户顺差增加或逆差缩减驱动经济体实际有效汇率升值;第二,经常账户调整对一国实际有效汇率的影响具有国别间的非对称性与时变效应;第三,制造业规模的大小、估值效应同样影响经常账户对实际有效汇率的传导。本文最重要的政策建议是,各国需要密切关注经常账户调整对实际有效汇率变动构成的冲击,避免两者联动造成贸易条件的恶化。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张明等:经常账户变动对实际有效汇率的非对称影响及潜在渠道探析


【IMI Working Paper No.2234】中国商业银行全球化发展的新环境

作者:王国刚、相倚天

摘要:中国商业银行的全球化业务蓬勃发展的同时,面临着外部国际金融法律环境的不断变化。本文概括了近年来国际金融法律环境变化的总体趋势,从国际货币法、国际银行法、国际证券法、企业环境保护责任的国际法四个方面研讨了当前国际金融法律环境演变的新内容,对一些重要法律规则的未来变化进行了预测推演,提出了中国商业银行全球化业务发展可选择的应对之策。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王国刚等:中国商业银行全球化发展的新环境


【IMI Working Paper No.2235】汇率波动、生产网络与股市风险——基于中美贸易摩擦背景的分析

作者:周颖刚、肖潇

摘要:本文从生产网络视角出发,研究中美贸易摩擦期间汇率变动对中美两国股票市场的直接影响以及由行业间生产联系带来的网络影响。从一个静态一般均衡模型可以推出具有空间自回归(SAR)模型形式的实证模型,其中以行业间投入产出关系作为空间权重矩阵。由实证结果发现,中美双边汇率变动对两国股市的影响在贸易摩擦期间均比之前更为显著,人民币的贬值导致中国股市收益率的下降,其中约50%的部分是由行业间生产联系带来的网络效应,而美元的升值导致了美国股市收益率的下降,其中约37%的部分是网络效应。关税制裁波及的行业与未波及行业的股票收益率均受到了汇率变动的影响,但后者受到的网络影响更大,并且各行业受到的网络影响主要由其下游行业传递。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周颖刚、肖潇:汇率波动、生产网络与股市风险——基于中美贸易摩擦背景的分析


02


英文工作论文



【IMI Working Paper No.2201[EN]】Exchange Rate Exposure and Its Determinants in China

作者:He Qing, Liu Junyi, Zhang Ce

摘要:本文利用2005-2018年中国上市公司数据,对汇率风险暴露及其决定因素进行了研究,发现中国企业面临显著的汇率风险暴,尤其是2015年“811汇改”后,中国企业受汇率波动的影响显著增加。进一步,公司的国际业务在解释风险暴露方面发挥的作用可以忽略不计,汇率风险的水平主要是由公司的对冲成本来解释的。规模较大或杠杆率较低的公司,汇率风险暴露往往较小;汇率风险会随着公司的成长机会而增加。最后,我们发现杠杆率和成长机会对汇率风险暴露的影响在面临控制权和现金流权分离的企业中更为显著。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中国汇率风险及其决定因素


【IMI Working Paper No.2202[EN]】Digital Financial Capabilities and Household Entrepreneurship

作者:Luo Yu, Zeng Lianyun

摘要:本研究探索了数字能力和金融能力对家庭创业创新的影响。基于2015年中国家庭金融调查数据进行实证研究,本文发现数字能力和金融能力与家庭创业之间存在正相关关系。在使用了工具变量之后,结果仍然成立。此外,我们通过要素维度比较了这种影响的驱动力,并讨论了数字和金融能力影响创业和创新的不同作用渠道。在此基础上,引入数字能力和金融能力的交互项,说明其提高模型拟合优度方面的效应,并从总体和两种能力得分层次上进一步讨论交互作用的效果。最后,我们对社会经济群体进行了稳健地检查,并提供了政策含义。本研究强调了数字和金融能力在不同创业活动中的不同驱动力,以及交互作用在理解数字能力和金融能力如何影响家庭创业中的重要性。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数字和金融能力与家庭创业(Luo Yu等)


【IMI Working Paper No.2203[EN]】The Role of Investment Bankers in M&As: New Evidence on Acquirers’ Financial Conditions

作者:Guo Jie, Li Yichen, Wang Changyun, Xing Xiaofei

摘要:本文以1990-2012年间3420笔美国并购交易为样本,研究顶级并购投资银行 (财务顾问)在短期和长期内是否为财务状况不同的收购方创造价值。根据收购方的财务约束状况,本文将并购交易分为三类,即受约束的、中立的和不受约束的。我们发现,顶级银行家的影响取决于收购方的财务状况,顶级顾问可以提高受约束的收购方的绩效,但不能提高中立和不受约束的收购方的绩效。在控制公司、交易和市场特征后,顶级投资银行使得受约束的收购方的短期 (5天) 和长期 (36个月) 绩效分别提升1.45% 和24.27% 。对于有顶级投资银行参与的交易,受约束的收购方的交易完成率最低,并支付最低的收购溢价; 而不受约束的收购方的交易完成率最高,并支付相对较高的投标溢价。本文发现,受约束的收购方倾向于聘请顶级投资银行以获得更好的协同效应,而不受约束的收购方聘请顶级投资银行以确保交易能够成功完成。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投资银行在并购中的作用:来自收购方财务状况的证据(Guo Jie等)


【IMI Working Paper No.2205[EN]】A Model of Delegation with A VaR Constraint

作者:Guo Rui, Jiang Ying, Li Ao, Qiu Zhigang, Wang Hefei

摘要:本文提出了一个委托投资组合管理模型,在该模型中,专业基金经理面临着风险价值(Value at Risk, VaR)R约束。研究表明,VaR约束的存在会削弱交易和委托阶段的最优风险分担。因此,VaR约束导致基金投资者承担过度风险,并可能导致根本不相关的资产价格出现相关性。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具有VaR约束的委托模型


【IMI Working Paper No.2206[EN]】What is the Impact of Introducing A Parallel OTC Market? Theory and Evidence from the Chinese Interbank FX Market

作者:Craig W. Holden, Lu Dong, Volodymyr Lugovskyy, Daniela Puzzello

摘要:中国银行间外汇交易最初是通过一个集中的、匿名的限价单(LOB)进行的。我们确定了引入平行分散的场外交易(OTC)市场的影响。我们发现:(1)大多数LOB交易迁移到场外交易,(2)LOB价格函数向上倾斜而场外交易价格函数向下倾斜,(3)LOB市场有一个单一的价格函数而场外市场有多个价格函数。接下来,我们构建了一个平行市场的理论模型,可以同时解释所有这些实证结果。我们检验了一个新的模型预测并得到了实证支持。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引入平行OTC市场的影响—— 来自中国银行间外汇市场的理论和证据


【IMI Working Paper No.2208[EN]】Need for Speed: High-speed Rail and Firm Performance

作者:Kuang Chun, Liu Zijie, Zhu Wenyu

摘要:在中国高铁客运专线的阶段性扩张的背景下,本文探究了高铁连接与公司绩效的关系。本文强调了公司位置和面对面交流的重要作用,基于公司对交流和差旅依赖程度的差异性,探讨了高铁连接对公司业绩和规模增长影响的异质性以交通和城际差旅作为生产要素投入,探讨了公司对其不同依赖程度下高铁连接对公司业绩和规模增长产生的不同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高铁运营对交通交流密集型和城际差旅依赖型行业的企业益处更大。具体而言,高铁通过增加分析师关注、提高生产率和市场扩张,促进了交通交流密集型和城际差旅依赖型企业的业绩和规模增长。研究结果表明,通过促进信息的交流和获取,面对面交流可能对我们理解文献中记录的投资的“本地(本土)偏见”至关重要。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对速度的追求:高铁和公司绩效(Kuang Chun等)


【IMI Working Paper No.2209[EN]】Openness, rural-urban inequality, and happiness in China

作者:Ma Yong, Chen Diandian

摘要:虽然收入不平等和主观幸福感之间的关系在现有文献中已经得到了广泛的讨论,但关于开放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城乡不平等的作用研究相对较少。本文试图利用中国社会综合调查(CGSS)的数据集来解决这一问题。研究发现,贸易开放对幸福感的影响呈倒U型,金融开放对幸福感的影响呈U型。此外,城乡不平等对幸福感有抑制作用,贸易开放会增强这种效应,而金融开放会削弱这种效应。本文通过强调与贸易开放和金融开放相关的不同影响,以及这些影响如何与城乡不平等相互作用,扩展了先前关于幸福感决定因素的研究。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中国的开放、城乡不平等和幸福感


【IMI Working Paper No.2210[EN]】Risk sharing and industrial specialization in China

作者:Du Julan, He Qing, Zhang Ce

摘要:本文研究了中国的风险分担机制如何影响中国地级市的生产专业化。通过分解风险分担机制,我们发现事前风险分担机制对地区生产专业化有更强的刺激效果,尤其是对于非国有企业和周期性行业;事后风险分担机制则只对国有企业有显著影响。这一结果在使用文化边界作为工具变量进行估计的检验中仍然稳健。最后,我们发现区域间劳动力迁移(专项财政转移支付)在促进中国事前(事后)风险分担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本研究表明,如果资本市场和信贷市场得到更好的发展,地区生产专业化将带来更多的风险分担和效率收益。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中国风险分担机制建构与产业专业化


【IMI Working Paper No.2211[EN]】Government Intervention through Informed Trading in Financial Markets

作者:Huang Shao'an, Qiu Zhigang, Wang Gaowang, Wang Xiaodan

摘要:本文以中国政府救市为例,构建了一个政府直接干预市场的理论模型。在这个模型中,拥有私人信息的政府部门与其他市场参与者直接进行交易,以实现其稳定资产价格的政策目标。当政府掌握了比较准确的信息并确定了其政策目标时,政府和知情的内幕交易者采用相反的交易策略,并进行互相交易。政府的救市行为可以提高市场流动性和价格效率,而政府救市的有效性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政府所拥有的信息质量。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政府通过金融市场的知情交易进行干预


【IMI Working Paper No.2212[EN]】Global Financial Conditions, Capital Flows And The Exchange Rate Regime In Emerging Market Economies

作者:Lu Dong, Liu Jialin, School of Finance, Zhou Hang

摘要:本文基于43个新兴市场经济体,探讨了私人资本流动对全球金融环境的敏感性是否因汇率制度而异的问题。研究发现,当全球风险厌恶程度较低时,浮动汇率制度能够稳定资本流动,特别是对总资本流入而言;然而,在全球风险厌恶程度较高的情况下,它却未能发挥这样的作用。研究表明,更大的抛补利率平价偏差会放大全球风险厌恶的影响,这解释了浮动汇率制度在全球高风险厌恶时期失效的原因。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全球金融环境与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资本流动和汇率制度


【IMI Working Paper No.2216[EN]】State Common Ownership and Bank Governance: Evidence from CEO Turnovers in China

作者:He Qing, Li Dongxu

摘要:利用手工收集的中国银行贷款和CEO离职的数据,本文调查了当借款人表现不佳时,共同所有制是否会损害债权人的治理角色。与以往文献记录的中国国有企业缺乏银行监管不同,本文认为这种治理效率低下只存在于银行和企业同属于同一个政府机构(即共同国家所有权)的贷款关系中。这些影响在由贷款银行任命董事、拥有银行股份和有政治关系的公司中更为明显。在CEO被迫离职后,共同所有制的地方国有企业享受的贷款条件不那么严格,而非共同所有制的国有企业则面临更严格的贷款条件。总体而言,本文揭示了新兴市场国有企业集团的功能。

点击查看原文:

IMI工作论文|国家共同所有制与银行的治理作用——来自中国CEO离职人数的证据(He Qing等)


03


宏观月报(12期)


《IMI宏观研究月报》是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推出的系列性月度分析报告。与现有宏观研究报告不同,本报告更加侧重宏观分析的学术性。报告包括宏观分析、专题分析和数据汇览三大板块。其中,宏观分析板块包括海外宏观经济金融形势研判、国内宏观经济金融形势分析、商业银行经营情况和金融市场分析等四个部分。专题分析是本报告的特色,主要针对一些具有重大现实意义的经济金融问题进行深入的理论分析,提高了本报告的学术内涵。本报告由IMI宏观经济研究室倾力打造,由各位资深学术委员倾情指导,是IMI的主要学术产品之一。2022年,报告共发布12期,涉及的主要内容有国内经济复苏、央行货币政策、通货膨胀压力、海外经济修复、社会融资等。

报告链接:

1月FOMC会议尽显鹰派姿态,国内消费整体仍疲弱(2022年1月)

美联储鹰派预期转弱,欧央行意外放鹰(2022年2月)

美国经济前景不确定性增加,国内宏观周期触底(2022年3月)

世界经济复苏增长承压、中国货币财政发力解困(2022年4月)

国内经济增速回落,美欧鹰派姿态或异步(2022年5月)

国内经济边际改善,美欧深陷通胀泥淖(2022年6月)

国内经济增速回落,美欧鹰派姿态或异步(2022年7月)

国内经济指标不及预期,美欧鹰派姿态展露(2022年8月)

国内经济持续改善,欧元区经济前景黯淡(2022年9月)

国内三季度经济回升明显,美核心通胀韧性不减(2022年10月)

国内经济数据偏弱,美联储加息或将放缓(2022年11月)

国内经济深度回落,美通胀走势仍具不确定性(2022年12月)


04


专题报告(3篇)


《中国财富管理能力评价报告(2021Q4)》

 为了进一步厘清我国财富管理行业发展现状,为财富管理行业的发展提供实践指导和决策参考,中国人民大学国际货币研究所(IMI)编制了《中国财富管理能力评价报告》。报告介绍了财富管理发展的时代背景,并聚焦大财富管理时代的行业发展及各个机构的财富管理能力评价。

发布稿链接如下:

《中国财富管理能力评价报告》发布:基金业领跑财富管理行业增长,多元渠道格局显现


《中国财富管理能力评价报告(H1)》

报告第二章、第三章分别基于 2022年上半年数据,分析了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和不同类型机构财富管理能力的变化;第四章分析了市场波动对财富管理行业的影响和市场波动下财富管理的业务模式,并提出市场波动下财富管理行业发展展望。2022 上半年,中国资产管理行业发展总指数维持上升通道运行,前两季度指数同比保持较快增长,增速企稳。从 2022 年二季度财富管理能力100强机构来看,评分稳中有升,说明机构整体财富管理能力有所提高。市场波动背景下,高质量的财富管理服务是机构的核心竞争力。在目前的财富管理行业格局中,银行仍处于中流砥柱地位,券商、第三方机构等作为有益补充,多元财富管理格局逐步形成并日益完善。居民日趋多元的金融资产配置需求对财富管理机构的专业服务能力提出更高要求。

发布稿链接如下:

财富管理能力百强亮相:银行占64席,互联网代销机构、券商成有益补充


《2022天府金融指数报告(发布稿)》

天府金融指数由中国人民大学课题组发布至今已有六年,该指数旨在增进各个中心城市之间金融发展的互相了解,实现错位竞争和协同发展。编制指数时我们遵循以现有金融理论为指导、充分考虑指标全面性和数据可获得性、兼顾传统与新兴金融业态、动态追踪和评价金融体系的发展等四个原则,建立科学的指标体系。在权重确定方面,与已有金融中心指数使用专家打分赋权法、层次分析法、主成分分析法、熵值法、支持向量机、VAR脉冲效应法和SVAR脉冲效应法不同,天府金融指数采用主成分分析法,既能够将大量指标变量构成的指数体系综合成几个简单的变量,又能够代表内部主要的推动信息。2022天府金融指数评价体系包含一个总指数、两个分指数和八个子指数,主要评价全国35个中心城市2021年度的金融发展情况。总体来看,35个中心城市在2022天府金融指数中各有所长,部分城市金融发展成效突出,金融供给结构持续改善,金融服务模式不断优化,更好地发挥了金融支持实体经济的作用。

发布稿链接如下:

2022天府金融指数重磅发布 新兴金融快马加鞭服务小微

内容整理:田佳禾

本文监制:安然



版面编辑|涂佳音

责任编辑|李锦璇、蒋旭

总监制|朱霜霜


近期热文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